□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市巡禮
□本報記者阮占江董凡超
湖南省郴州市地處羅霄山脈革命老區,近四分之三都是山地丘陵,民風淳樸但鄉村法治基礎薄弱,制約了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近年來,該市把鄉村法治服務作為主攻方向,集結各方力量,推動鄉村法治服務普惠化、便捷化、專業化,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8年位居全省前列。
“激勵+約束”壯大法治服務“主力軍”
針對農村矛盾糾紛易發多發、村民法治意識淡薄等問題,郴州市注重盤活本地法治資源、整合各種力量服務鄉村。制定出臺專業法律人員公益服務積分辦法,將參與農村法治服務情況作為見習律師轉正、評選優秀律師事務所、優秀律師的重要依據,推動全市律師開展10032批次鄉村公益法治服務,18名律師因提供公益法治服務成效顯著被評為“郴州好人”。
此外,郴州市組織開展“萬名干警聯村包組促平安”活動,推動所有政法干警深入鄉村開展聯片蹲點法治服務。清明期間大規模聯宗祭祖活動一度在鄉村盛行,經常引發矛盾。通過干警聯村包組促平安,深入鄉村加強法治服務,一一約談相關人員,引導形成了簡約文明祭祖的風尚。
同時,郴州市還扎實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育活動,強化村組干部法治素養,先后培養1萬余名村莊“法律明白人”,成為留得住的法治骨干。2021年有16個村(社區)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線上+線下”引進法治服務“外援團”
郴州山區多、交通不便,本地優質法律資源也存在短板,該市多方引進資源,打破時空界限,讓優質的法律服務及時送達群眾身邊。
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引進“無人律所”資源,將視頻機器人安放在鄉村,由村干部、網格員等“法律明白人”協助村民提交法律需求,全國4.5萬名簽約律師在線接單,提供免費服務。
組織汝城、桂東等邊遠山區政府簽約湘潭大學、湘南學院等高校法學團隊,為其暑期實踐活動提供支持,高校法學團隊深入鄉村開展法律咨詢、提供古民居保護開發等專業法治服務。借助郴州市自貿試驗區推出的人才“新政”,引進86名高層次法律人才,納入鄉村振興法律人才庫。
“跨區域+多團隊”結成法治“合作社”
郴州市是勞務輸出大市,如何讓法治服務惠及在外務工的群眾,如何發展和留住企業、為群眾創造更多家門口就業機會,是該市近年著力解決的問題。
為破解外出務工人員的勞資糾紛難題,郴州市組織全市35家律師事務所、418名律師與廣州、深圳等城市律所、律師跨省市共建“務工人員維權站”,提供線上服務2000余次,上門服務500余次,追回欠薪1.7億元。同時開展“黨建引領、助力千企”“律所聯商會”等活動,組織18家律師事務所、12家基層法治服務所與47家商會建立服務對接機制,及時主動上門、了解企業需求,在合同審查、安全生產、企業管理、勞動用工等方面提供專業、快捷的法治服務,促進了企業發展、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