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事跡畫像——張萬友
作者: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何霞
講述一段歷史,致敬一個群體!
10月11日,每年365天里一個普通的日子,千百年隨意的一天。當人們悠然的懶腰伸出夢境,被陽光叫醒雙眼的時候,煩惱被遺忘,新一天的美好又開始了。也許,日子就這么愜意,不過是伸個懶腰,打個哈欠,曬曬太陽罷了,也許不小心會摔一跤,但是,誰會想到,這會與生命有關,與死有關呢?然而1994年10月11日,當兩個生命同時消失的時候,我們才知道,不管日子如何普通,英雄和惡魔都會在一瞬間產生。生命如此脆弱,輕重又如此不同!那個被賦予了英雄稱號的人,永遠地留在了昨天,而我們依然平安地活在當下。
張萬友烈士
“不要管我,抓住逃犯?!边@是英雄留給世人的最后一句話!
十月的平涼,白天秋高氣爽,夜晚低溫冰涼,1994年也一樣。11日這一天,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崆峒派出所所長張萬友,和往常一樣,從派出所的單身宿舍起床、燒水,和隊友們一起打掃院內衛生。上午8時,他帶領所里僅有的2名民警步行前往崆峒鄉官莊村協助鄉政府和市土地管理局干部解決實行“兩田制”過程中的矛盾糾紛;下午4點結束后,又分別去了幾個不同的地方了解當地的社會治安狀況,直至晚上7點才拖著疲憊的身子準備返回所里。
天色漸漸變暗,沿途農舍的屋頂上裊裊繞繞地飄起了炊煙,飯香味隨風入鼻,毫不客氣地刺激著人的味覺。
“趕緊回吧,吃了飯再看?!眰z隊友說。
反正吃住都是在所里的,工作就好比做家務,不做心里慌,這是所里民警共同的習慣,“再看”的后面,總有各種不同的“活兒”在等著他們。
張萬友咧嘴一笑:“年輕人哎,這就餓了???這個順路,問下情況就回,說不定能挖個‘大洋芋’”。他所謂“順路”的這個事是指韓家溝村的逃犯杜某某,結果,杜某某并沒有回家。沒挖到“大洋芋”,犯了不死心的病,肚子餓的事情早拋到腦后了。深一腳淺一腳,轉眼又到該村另一家,了解本鄉蔣家溝村三社負案在在逃人員劉某的情況,埋在這里的“伏筆”該有個“故事”繼續發展了。
“老天有眼??!”,當得知劉某就在近日由外地潛逃回家時,3人不禁狂喜,隨即立馬趕回所里,準備抓捕工作,張萬友在心里悄悄立下一個誓言:“劉某,你等著,這次決不能讓你再溜掉了?!?/p>
如果我們去捉捕一條毒蛇,在它三寸蛇芯之外,我們是安全的。然而當兩顆邪惡的心,對視,交融,合成新的惡毒,蔓延,將變成一種超乎生命的瘋狂,直至與生死相關。
劉某,28歲那一年,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在綠意繁茂的林蔭里,當罪惡的砍刀被護林員發現的時候,靈魂的丑陋陡然裸露,被揭穿的滋味使他喪失人性,鋒利的砍刀轉變了方向,護林員左耳被砍掉,身中13刀后倒在血泊里,任惡魔在樹林里消失,從此杳無蹤跡。
5年后,劉某身上殘留的一點人性促使他偷偷潛回,與其妻密謀茍且偷生之計。
緊張部署,充分準備后,張萬友所長帶兩民警,直撲劉某家中。晚上10點45分,靜悄悄的村莊里,劉某家中的電視聲忽高忽低傳出門外,間斷中分明有一男一女在嘀咕。3個人冷靜分析,稍一合計,為不打草驚蛇,繞開緊鎖的大門,輕跳入院。經近距離偵察,確定劉某就在屋內。張萬友隨掏槍上膛,交給其中一民警,讓其在屋外守候,防止劉某脫逃。張萬友則親自到房門口喊話,并報明身份,講明政策。聽到喊話,屋內電視聲戛然而止,門縫里傳來劉妻生硬的聲音:“劉某外出了,不在家?!苯涍^多次喊話,仍不開門。
在將屋門強行撞開后,張萬友示意隊友自己先進去探一探,發現前廳只有劉妻,沒有劉某的影子,經多次動員,劉妻仍咬定劉某外出沒有回家。在仔細觀察房屋結構以后,張萬友靠近一側套房門口,準備進一步觀察。就在揭開套房門簾的剎那間,劉某突然手持匕首沖出里屋,窮兇惡極地刺向張萬友。終因太近、太快、太突然,快得連心理上已有防備的張萬友也沒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就被匕首刺中右腹部。劉某行兇后又躲進了套間,張萬友手捂腹部,后退幾步,忍痛朝屋外的戰友喊道:“小心,劉某有刀子!”屋外的兩位民警急忙沖進屋將他扶到院中,此時的張萬友腹部血流不止,呼吸困難,聲音微弱地對戰友說:“不要管我,快抓人!……”隨后昏迷倒地。見此情景,一民警一邊照顧重傷的所長,一邊繼續向劉某喊話,讓其繳械投降。但喪心病狂的劉犯執迷不悟,又從套間撲出持匕首向民警刺來。面對兇惡的罪犯,民警臨危不懼,在對空連鳴2槍警告無效的情況下,開槍將劉某擊斃。張萬友終因肝臟破裂,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這一年,他43歲。
“所長把槍交給了我,同時也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我”
“所長把槍交給了我,同時也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我,而他自己卻在危險面前沖在最前!”將罪犯擊斃并將昏迷的所長背了3里多地兒的鋼鐵漢子說起這次抓捕,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死面前,沒有一顆超然的心,沒有一種超然的意志,誰會把生的希望交給別人,而把死的可能留給自己呢?張萬友,這個普通的漢子,是怎樣一種經歷,怎樣一種礪練,使他擁有這種超然,并成為我們心中的英雄呢?也許,我們誰也不會想去追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打開塵封的歷史。但是,這種歷史造就的英雄人物,迫使我們不得不去讀讀他的歷史,去翻閱他的檔案,去捉捕他人生潛在的閃光點。
1951年7月6日,一個男孩呱呱落地于綠樹環繞的平涼市四十里鋪鎮新莊村,他就是張萬友,從起名開始,就似乎集所有希望于一身,有祝福,也有期待。曾經和他一起在新莊村小學和平涼四中讀書的同學,總記得他常常捋起袖子,舉起他并不堅實的臂膀,擺一個英雄十足的造型,然后說:“有那么一天,我也會去當兵,也會去沖鋒陷陣,男人,就該這樣”。
終于,1969年12月,18歲的冬天,理想變成了現實。在承載離別的站臺上,還未佩戴徽章的他以不熟練的動作向父母行了第一個軍禮,目光里凝起雙倍的溫柔。汽笛響了,帶著綠色的軍營夢,懷著一顆拳拳報國的赤子之心,張萬友,光榮地加入到了西北某部隊,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入伍不到半年,張萬友第一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當了班長。19歲,部隊轉到貴州遵義搞國防建設,工作條件艱苦,勞動任務繁重,部隊要求嚴格,他默默在心里擰著一把勁,用夜間休息時間鉆研業務技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帶領全班戰士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各項生產建設任務,在全連比賽中勇奪第一,并榮立了個人三等功。2年后被提任為副排長,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優秀黨員,并用實際行動去履行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后來,他又隨部隊轉入遼寧本溪、安徽馬鞍山等地,搞工程基建,任務無比艱巨,他身為排長,自當帶頭處處以身作則,工作走在前,下班落在后。幾年如一日,工作不分內外,與戰士同吃同住,幫戰士洗衣喂豬,替戰士站崗放哨,哪里活最苦,那里就有他,連隊戰士稱他為:“同甘共苦的好排長?!?/p>
張萬友同志心里始終裝著戰士,想著中隊,唯獨很少想著他自己。1979年9月,母親患重病住院,兄弟和愛人多次來信懇求他回去一趟,上級領導考慮到他6年未回過家,批準他回家探親??僧敃r他正負責基建施工的最后階段,任務緊迫,而且他還惦記轉眼就到十月,封凍了會影響施工進度,硬是頂著沒回,直到任務完成后,家里來信說母親病好出院了,索性他干脆放棄了探親假。同年,愛人從千里之外的家里來部隊看他,他才給了她一個6年未見的笑容。
部隊12年,張萬友從一個普通通的戰士成長為班長、副排長、排長,先后榮獲連、營、團各級嘉獎14次,被評為“五好戰士”、“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從部隊轉回他的檔案袋里,除了入伍、入團、入黨和職務晉升表外,其余全部記載著他的立功受獎和先進事跡。
一個人與一片天
在部隊,張萬友同志是官兵稱道的好戰士、好干部,在地方,又何嘗不是如此。1982年3月,張萬友同志轉業后被分配到平涼市公安局,先后在草峰派出所任戶籍內勤,在收審所當看守員,后調看守所,工作10年后先后被提任看守所副所長、所長職務,并擔任看守、收審“兩所”黨支部書記。無論在什么崗位,他都保持和發揚了在部隊期間的那種認真負責,頑強拼搏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干一行,愛一行。
那個年代,收審、看守工作是公安機關對敵斗爭的前沿陣地,工作特殊,任務艱巨,政策法律性強,風險較大。尤其看守工作任務繁重,占全地區七個縣(市)關押人犯總數的一半以上,每月平均關押人犯180多名,加之關押場所小,警力不足,許多干警都不愿從事這份工作。張萬友同志卻對工作從來不挑不撿,堅持服從組織分配,在收審、看守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差錯。特別在擔任看守所所長以來,克服條件差、任務重、押犯多、犯情復雜、警力不足等多種困難,一手抓警隊建設,向素質要警力;一手抓人犯管理和教育轉化工作。當時的他,創造性制定了“四查四看制度”、“商、嚴、勤、細”四字方針和對待人犯“三心”觀點,取得了顯著效果,使看守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化和規范化管理渠道,保證了預審、起訴和審判活動的順利進行。在他的領導下,看守所連續三年被黨委評為先進集體,被省公安廳和地區公安處評為“百日安全無事故”先進單位和看守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個人數次被評為優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張萬友同志常對所內民警講:“搞看守工作要心細,責任感要強,要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置,不能等,不能靠?!彼沁@樣要求大家的,也是這這樣帶頭做的。對在押犯既進行法律嚴懲的教育,又進行人性關懷的洗滌。
1994年7月底,張萬友同志被調到崆峒派出所擔任所長職務,在短短74天內,他馬不停蹄帶領民警破大案、抓逃犯,搗窩點、調糾紛,定措施、整建制,直到10月11日生命的最后一刻。
剛到派出所時,恰逢第四屆中國藝術節在蘭州舉行,崆峒山作為國家級旅游風景區,前來觀光旅游的國內外游客日益增多,節會期間更是絡繹不絕。為維持景區秩序,保護游客安全,張萬友同志吃在山上,住在山上,十多天沒有回家。會后,他又利用近十天時間逐個跑遍了轄區14個村74個合作社,建立并整頓了多年來基本癱瘓了的治保會,使之重新發揮作用。
在74天內,張萬友同志只回過兩次家。鄉上和他共過事的干部,在他犧牲時感慨道:“張所長在這里兩個多月干了4個月的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實干派所長?!彼母冻?,組織看在眼里、百姓記在心里。他就是這樣,拼搏一生,奉獻一生。有了部隊優良作風為基礎,有了公安風雨歷練的升華,張萬友,不管身處哪里,都能撐起一片與眾不同的蔚藍天空。
張萬友一家合影
“爸爸,我們現在生活得很好!”
27年過去了!兒子張建說,父親犧牲那年,他13歲,上初二,當時住公安局看守所院內,母親無業,一間平房,一間小廚房,200多元的工資,養活著爺爺、母親和他一家人。父親犧牲的第二天,中午放學回家的路上,碰到兩個公安局的叔叔領他到一個阿姨家吃了飯,下午同學說他家里出事了,他說不可能,沒當回事,繼續和同學玩。下午放學又是那倆叔叔領他吃飯,他說家里咋那么多人,叔叔才說爸爸犧牲了,媽媽在醫院。后來到醫院去看母親,母親自始至終一句話也沒說,他總覺得那是一場夢,躺在那里的不是父親,他也不是他自己。多年以后,不是立在桌子中間的照片提醒他,他總覺得經常見不到面的父親還在外面加班或出差,總會回來。他深記得在父親去世后的那些日子,爺爺總沉默不語,一說話就罵父親不孝,罵完了又抹眼淚。父親是獨子,爺爺當時70歲,在父親犧牲的第二年抑郁成疾,去世了。父親追悼會后入葬時,叔叔們拉著他見了父親一面,但是他現在忘了父親躺在棺材里的面目,只記得那天下大雨,道路泥濘,到處都濕漉漉的,很冷。
追悼會在市公安局院內舉行,市政府領導主持,省公安廳、省武警總隊、省消防總隊和市內180多個單位送來了花圈挽幛。10月15日送葬那天,許多領導和老百姓冒著雨踩著泥濘前來送行,街道上有許多門市部播放哀樂,他知道這一切與父親有關。
對于父親的事,張建坦然接受了采訪,他說:“父親去世后,作為英烈家屬,我們母子受到了各級組織和領導的關懷和照顧。1995年,母親被市公安局招收為職工,做后勤工作,直到2007年退休。自己1999年高中畢業后選擇了繼續留在了父親工作過的公安局,成為了的一名職工,享受事業編制工資待遇,2000年被公安部對公安英烈子女保送生考試后就讀于甘肅省警察職業學院,2年后回到公安局上班并通過公務員過渡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人民警察,繼承了父親的意志。這期間,自己有幸參加了1999年全國公安英烈子女冬令營活動;2005年,母親參加了省委政法委、公安廳組織到海南、廣州、深圳等地旅游。每年的春節、清明節等節日,都有不同時期的各級領導來家里慰問,還會到父親的墓前悼念?!?/p>
“參加夏令營時,有的父親二三十歲犧牲,有的孩子生下來就沒有見過父親,那些失去丈夫的妻子,大部分沒有再續,英烈妻子兒女都成了好朋友。一樣的經歷,將大家的心攏在了一起?!?/p>
“父親犧牲后埋葬在四十里鋪鎮新莊村老家,三年忌日時公安局出資立了碑,還建了一個亭子,用磚圍了一個小院子,現在周圍松柏青翠,我們常常去清理打掃。沒有進公墓,是母親的意愿,因為她說自己百年后進不了公墓區,陪伴不了父親,而且放在老家,她想去看就去了。再者公墓區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母親說父親在世的時候,一輩子給自己劃著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去世了,希望他有一個自由的世界?!?/p>
“父親生前很嚴肅,我一直很害怕。父親去世后,母親沒有再續,也沒人敢提。每年過春節,一家人12點以前從來不睡,大部分時間是在等父親回家。父親去世后,我們從來不坐夜,母親更是早早就睡了,就現在我有了小孩,母親仍然早睡。父親犧牲那一年43歲,剛過了生日幾天,母親42歲。以前處對象都嫌我是單親,我從來都不敢對母親說。
母親現在沒有眼淚,那時候哭干了,眼睛受了傷,遇傷心事不哭就暈過去了,院子里有白事,聽到哀樂,她就莫名其妙地生氣、煩躁,情緒不好。我現在是崆峒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的一名普通民警,不管白天夜里出去巡邏的時候母親常常會擔心我,可能她的心思和別的母親更不一樣吧?!?/p>
“現在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我妻子為公路段正式職工,2個女兒大的14歲,小的5歲,由母親在家里照顧,一家人和睦相處,母親的臉上也逐漸有了笑容,我很知足了?!?/p>
如果對在天有靈的父親要說的話,就這么簡單。
是的,我們想要的日子就這么簡單。
歷史的書頁雖然翻過去了,但是英雄的事跡從來沒有被忘記!請英雄放心,你身后的青山綠水、百姓平安,自有崆峒公安民警繼續沿著你的腳步,守護前行!
作者簡介
司彩霞
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民警,全國公安作家協會會員、省作協會員、甘肅省公安文聯會員。